评论交流

浙昆《十五贯》诞生记(连载三) 三、推陈出新铸精品

出处:宣传部(统战部)  文字:徐宏图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2-04-30
字体:放大 缩小

昆剧《十五贯》的成功在于“推陈出新”。朱素臣《十五贯传奇》有可贵的民主性精华,也有不足取的糟粕。1955年冬,以黄源为领导,由黄源、郑伯永、陈静、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组成的“十五贯整理小组”,首先把原著写“平冤狱”这个传统戏中常见的“为民除害,诛灭权奸”的清官戏主题,提升为“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使主题的思想性与现实意义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导机关、省委宣传部、文教部、省文化局、文联曾多次开会研究,支持《十五贯》的改编,同时为慎重期间,还广泛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将稿本发给观剧者,每一页都留有半页空白,请观剧者填写意见。

该剧的改编中,改“双线”为“单线”是《十五贯》成功的关键,也是改编过程中最难下决心的一着。试举数例如下:

第一,“男监”,即朱氏《传奇》第十二出“狱晤”。这场戏的思想内容是好的,又有优美的唱工做工,如删去一线,势必同时删去这出戏,于是分歧意见产生了,尤其是昆剧老艺人、老观众,都感觉难以割舍。整理小组则从戏的全局出发,以服从主题需要为准绳,说服分歧意见,果断砍下这一刀,改为一线,删去无助于新主题情节与人物,去了枝蔓,主干就突出了。整理小组为了进一步加强剧本的人民性,对新骨架保留下来的人物、情节,作了进一步的清理与丰富的再创造,加强了对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创造。

第二,“判斩”。原作由于事先有神灵托梦(宿庙“惊梦”) ,所以一听犯人呼冤,况钟立刻就产生了“本府连夜去见都府”的思想,戏剧的转折缺乏感染力。改本则把典型环境中况钟的典型性格,他的心理状态,自我思想斗争,作了细致、合理、有层次的刻划。他一听到鸣冤,并不相信。当死囚再三呼冤,他还说:“本府未获凭证,难于轻信。”死囚又主动提出罪证不实,他才展开思索,并主动派门子去客栈查“循环簿”。查得证据后,觉得确实有冤,但又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奉命监斩,翻案无权柄”,“苏州府怎理得常州冤情”,“部文已下,怎好违令行?”剧烈的思想斗争中,又唱:“这枝笔千斤重,一落下丧二命”,造成这一场戏的高潮。这场戏并没有大地位的调度,动作幅度也不大,而且况钟的表演也局限在案桌后面,伸展的余地狭窄,但观众被紧紧扣着心弦屏息凝气地关注着况钟的决断,取得了良好的舞台效果。

第三,“见都”。原作也比较草率,况钟击堂鼓后,周忱很快就出来接见。改编本把这场戏铺排得十分有声有色:击鼓之后,先是“都爷请太爷客厅相见”,况钟等了许久,才传出后台“都爷命旗牌官客厅伺候”的声音,接着,中军上场下场两次,经过很长的逗留,加上一段况钟内心独白的唱做,周忱才上场。这一段,从剧本到表导演的处理都是非学高明的,彷彿是战场上激烈战斗前的沉寂,造成了紧张的气氛,在无声中刻画了两个官员的品性对比。剧情至此,如盘马弯弓,满而不发,使观众凝神屏息,等待着事态的发展。原剧在许多重要关节上都未能突出表现,改编本加强了况钟重重的阻力压力下据理力争,不惜牺牲为民请命的高贵品质与机智勇敢,情节与语言都比原作要合理得多。最后况钟似乎胜利了,周忱同意复查了,但况钟“要求数月”,周忱给了令箭“限期半月”拂袖而下,说明周忱并不是真心同意,而是老奸巨滑的官场手腕。这比原本周忱说:“有这样一个莽知府倒也难得”要高明得多,使人物形象分外鲜明,矛盾更加尖锐。

第四,“疑鼠”。原本第17出作“踏勘”。改编本把踏勘从冯家改到尤家。原本没在过于执在场,况钟只是在双熊梦神灵指点下在冯家发现鼠穴。改编本使过于执出场,并增添了新的细节(灌铅骰子与半贯钱),使原本况钟事务性的查勘过程,转化为况钟与过于执的性格冲突。关于过于执这个人物的造型与表演也颇有特色。原剧过于执的扮相是“丑”,改编本不勾“三花脸”,而是“正扮丑唱”改作“末”。这一改动是在改本已定稿排成,正式试演审查之时,观众已开始入席,整理组的两位领导也在席上,忽然他俩有所意悟,立刻去后台召集整理小组开会,把“丑”改成“末”,饰演者朱国梁凭他深厚的功底,即兴式地改动了表演。

第五,“访鼠”。原本中况钟来庙遇阿鼠完全是偶然的,整理本则是根据踏勘得到的骰子,经过访问群众,知道了阿鼠是赌棍骗子,最近在逃,于是依靠秦古心等人协助,查得其行踪,追踪前来,这样就合理了。测字过程中,原本情节比较简单,况钟向阿鼠思想上的进攻始终是紧张状态的。整理本况钟向阿鼠的进攻是一阵紧一阵松,使情节与节奏曲折多变,而且入骨三分地刻画两个人物的心理与性格:况钟是堂堂正正却装作游荡江湖,阿鼠是鬼鬼祟祟却装作光明磊落;况钟是有心激诱,阿鼠是无意泄露,从而形成一场紧张激烈的心理戏,使剧情推进。

第六,“审案”。凶手就擒,似乎戏已结束,原剧第20出《恩判》,是判决凶犯娄阿鼠,为冤狱平反结束全剧。整理本从新主题出发,对人物作了深入的开掘与再创作。《审案》这一场,似乎改动不大,只增加了一个无足轻重人物——中军,但内涵却很重大,成为况钟与周忱冲突的决战。中军一上场,又像第五场《见都》中一样狐假虎威地说:“限期半月,今日期满,未见回执……”这样就使情节与第五场结尾时“限期半月,拂袖而下”联结起来了。同时进一步刻划了周忱明为同意况钟复查,实则一旦期限一到就要况钟“交上印信,听候题参”了。而且中军出场可以更加直接说出周忱要说而又碍于身份不便直说的话,达到言简意深的效果。最后,在况钟说“虽然胡作非为,包庇死囚,延误斩期,总算案情已破,而且半月虽满,幸未逾期,走吧,我和你一同前去禀报,请!”结束全剧。这里预示着冲突还没有完结,后面将还有斗争。这样余意未尽的结束,能使观众在思考中想象封建社会官场中要做点好事会有什么样的遭遇,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昆剧《十五贯》的改编,既大胆又谨慎,并非丢开传统另起炉灶,搞得面目全非。它不离原剧基础,去芜存精,重新提炼主题,组织矛盾冲突,安排情节、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经过全面而细致的加工,而又毫无斧凿、牵强之感。它既是原来的《十五贯传奇》,又是大大高于原作的昆剧《十五贯》。(待续)

(作者系我校退休研究员)

 

四版之二.jpg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竹箫笛雅音,散入凡尘间 ——纪念宋景濂先生诞辰100周年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