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时刻 | “这份回忆在我心里弥足珍贵”
10月8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举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共有77名学生参与了闭幕式演出。
他们,用坚持、奉献和拼搏书写着青春的故事。
三个多月
是100多个日日夜夜
是2000多个小时的等待与排练
是每天10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长
他们
不曾放弃
由于节目不断调整完善,戏剧影视学院的林加豪等形体基础好的同学们会主动协助导演,带动其他同学。在一遍又一遍的排练和磨合中,他们不喊苦不叫累,始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林加豪 戏剧影视学院学生
回忆起排练三个月的点点滴滴,我收获了很多成长和感动。作为一名浙艺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在亚运会闭幕式这样的世界级舞台上演出,我感到特别幸福,无比自豪。我想这份回忆在我心里弥足珍贵,这段经历也为我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个多月
是酷暑的历练、暴雨的洗礼
是带病的坚守
是几乎日夜颠倒的排练
他们
不曾懈怠
数次冒雨连排审查,没人抱怨,没人退缩。在最后一次审查后,导演组还需要对节目进行进一步调整。调整时忽然下雨,并且越下越大,但是同学们在雨中排练了好几个小时,仍然精神饱满。最终,演艺与教育学院表演艺术专业43名学生从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被导演选中,从一个节目变成四个节目,全部占据核心区域,汪施琦同学更是成为领唱。戏剧影视学院19名学生与数字火炬人——“弄潮儿”一起,带动现场的观众一起对着火炬比心,共同见证亚运会火炬塔的熄灭。在闭幕式上的嘉年华中,他们也在正对主席台、主舞台中间核心外圈进行表演,与进场的运动员们一起欢歌畅舞。
在排练中,戏剧影视学院的孙仁东、黄俊杰同学每次都默默地帮助大家清点道具、维持秩序,即使生病也没有缺席过一天排练。戏剧影视学院的李佳成同学有段时间身体不适,为了不影响排练进程,他利用排练空隙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嘱咐他不能太耗体力,他就披着雨衣为大家服务,最后,在得到医生的允许后又回到了排练场。同样生着病坚持排练的还有戏剧影视学院的张一帆,演艺与教育学院的李鑫哲、包旭瑶等同学。
黄俊杰 戏剧影视学院学生
虽然平时排练强度大,排练时也时常下雨,但我们从未有过任何怨言,积极配合导演组把排练进行到底。在排练期间,无论是归还道具还是整理队伍,我们浙艺同学始终井然有序,我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李鑫哲 演艺与教育学院学生
排练期间,我生病了,每一次的排练对我都是一次考验,尤其是那些下雨的日子,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我们团队的成功取决于每个人的付出和坚持。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一直前行的动力。
包旭瑶 演艺与教育学院学生
在亚运会排练期间,有一天寝室晚上熄灯后,我从床上下来,脚底板被锋利的东西划破。第二天去排练的时候,亚组委的小毛老师找了一个轮椅,荆芳老师立马推着我去了“大莲花”的医务室包扎。我很感谢老师对我们演员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我参加亚运会闭幕式最感动的事情,也成了我努力排练争取演出成功的最大动力。
三个多月
是克服困难
是自我突破
是领队老师们的温情陪伴
他们
共同成长
从亚运会开幕式排演到亚运会闭幕式训练再到正在进行的亚残运会排演,所有同学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训练、积极配合,以参与亚运、奉献亚运为荣,充分展现了浙艺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个为亚运奋战的日日夜夜,领队老师们也都陪伴左右,为同学们的完美呈现保驾护航。
李庭珏 音乐学院学生
当大巴车再一次走过寂静的马路时,我想我的亚运之旅就将告一段落了。早出晚归的排练、赫赫炎炎的烈日、没有手机使用的焦灼,这些过往历历在目。从得知成为群演志愿者时的欣喜,到演出结束时的不舍,我的心中充满感激。
荆芳 带队老师、演艺与教育学院副院长
从小暑到寒露,我和其他4位老师承担亚运会闭幕式《Asia车台歌舞》节目的领队工作。这个节目由演艺与教育学院表演艺术专业43名学生组成,他们每天披星戴月地进行初排、流程衔接、场地熟悉等打磨,围绕着发车、用餐、受伤处理、思想动态、服装道具等循环转圈。当同学们带着独属于他们的青春活力在闭幕式上挥洒汗水,用最自信的微笑,最靓丽的姿态,最饱满的情绪向世界展现中国崭新的精神面貌,我为他们骄傲。